服务热线:

400-666-8021

你的位置:首页>博士留学资讯

医生为什么难记住患者?

在医院里,有个场景让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你带着检查结果回到诊室,医生却一脸疑惑,“你是我做手术的那个吗?”


你心里可能咯噔一下,忍不住想问:“才一周啊,怎么就不记得我了?”


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医生一天要接触多少个你?


一个门诊一上午就可能要看五六十个病人,急诊夜班一晚上能收治五十来号人,住院部更别提了,床位轮换快、患者流动大。


你以为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你”,其实,他们更习惯面对的是一个个“病”——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胃癌术后并发症、肝硬化腹水、重症感染……每一种情况都占据着医生的大脑带宽。


图片


不是医生记性差,而是他们真的没空“记你”。


他们记得的是病变部位、实验室指标、影像图像和手术方式,而不是你的名字、脸和聊天内容。


你可能说得眉飞色舞:“上次你说我胃里长了个啥啥”,医生还真就想不起来你是哪个,但你说:“我是上次胃大弯低分化腺癌做了全胃切除的那个”,对方立马就点头如捣蒜:“哦你啊,那手术出血还挺多的!”


其实医生的记忆编码方式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们的大脑已经被专业术语格式化了。


他们不记你的名字,不是因为你不重要,而是他们在脑子里默认你是“胃癌二期术后+肝功轻度异常+术后第6天未下床活动”的那个,而不是“李先生”或“张阿姨”。


医学里这叫“专业编码”,是医生长期训练出来的工作记忆模式。


有些人觉得,医生不记得我是对我不负责。


但事实上,真正在乎你的医生,是那个能在你病情急转直下的时刻第一时间想到用什么方案抢救你的人,是那个能凭一张影像图立马判断你是不是该转ICU的人,是那个凌晨两点还在查阅你的病历、琢磨你的诊断和治疗路径的人。


他记不记得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尽职尽责地把你治好。


图片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记不住。有些患者真的让医生“刻骨铭心”。


比如那个术后出现极罕见并发症、全科会诊都束手无策、靠一线生机才抢回来的;又或者是那个医患沟通极其艰难、动辄投诉的“地雷型”病人;再不然就是做了一场手术,本来万无一失,结果却阴差阳错发生了不良反应……这些都可能让医生“记你一辈子”。


说到底,能被医生记住,多半不是因为你“特别好”,而是因为你“特别出圈”。


还有一个现实是,医生根本“记不住”,也是为了“记得更多”。


工作记忆是有限的,医生的大脑里必须时刻腾出空间给下一个新病人,下一个突发情况,下一个需要迅速决策的病例。


一个资深外科医生说得直白:“你以为我不记得你,是我不重视你。其实是我一出手术室就要重新输入下一台手术的病人资料,不删点旧内容,我的CPU早就烧了。”


图片


我们当然希望医生在医术之外还能记住每一个人的故事,记得那个手术后哭着对你说谢谢的女儿,记得那个害怕麻醉前紧紧抓着你手的中年人。


可现实是,现代医院已经被效率与产出压得喘不过气,流水线式的接诊方式让医患关系越来越工具化。


医生不是不想“看人”,而是“没时间”。


而在那些病人相对固定、节奏相对平缓的社区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里,你会发现医生反倒能记住很多人——他们的职业、家庭、健康习惯、子女情况、用药依从性。


因为这里的医疗,已经不仅是“治病”,更是“管人”。在这种关系里,“你是谁”比“你得了什么”更重要。


所以,当你发现医生不记得你,不妨宽容一点。


图片


不是你不重要,而是你刚好是那个“康复顺利、不需要再反复担心”的人。


医生记不住你,是因为你没出事,平平无奇,一切按部就班,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庆幸的事。


换个角度说,医生不记得你,也许正说明你病得不够惨、事儿不够多、麻烦不够大。


那是你的幸运,不是你的遗憾。记得你病情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医生只要在关键时刻接得住你,那就足够了。